01
深扎一个领域
是一件幸事
记者:通过您的职业经历谈谈对年轻人的借鉴意义。
刘总:毕业之后,我做了四五年的木家具,之后又做了六七年的木门,进入图森后从事木作相关技术工作,这二十多年下来一直都离不开一个“木”字。所以我的职业经历非常简单。工作的选择很重要,人生挺短暂的,一晃在图森已有十三载,能够深扎一个领域,是一件幸事。我的工作经历并不那么精彩吧,谈不上借鉴意义。但我想谈谈对工作的看法。在进入图森之前,我已经在木作行业十年了,如果在舒适圈内的话,我的经验也比较老道了。但是人生一旦设限,就会被淘汰。进入图森,我一直都在学习,把这份工作当做毕生的事业,不断地在学习中收获工作的上线,成就更有价值的自己。
记者:简述您在图森发挥的作用。
刘总:得到公司的认可首先是自己的专业性吧,自己在木作行业摸爬滚打了二十几年,基本功比较扎实。进入图森我从技术人员开始做起,到现在我手下管理着一个团队。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成长,创造对公司更有价值的技能和知识。
记者:您是负责技术的,就技术方面聊聊您的突破,或者帮企业解决了哪些难题。
刘总:这方面我想讲两个点:第一点图森是做木作定制的,木作定制它不同于一个具体的产品,也就是说不能局限于一款产品,它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在变化的,为了迎合市场需求,我们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,来应对这种变化。做好一件产品或者一款产品可能没什么大不了,但是你要把这种不断变化的成千上万的产品做好,还是需要有深厚的基础和强大的技术做支撑的,这是一点。另一点,就是突破木材的局限性。有句老话说“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”,由于地理方位不同,呈现事物有好坏之分,图森的总部在浙江,但是市场遍布全国,前景巨大。由于气候环境不同,加之运输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,家具容易产生开裂等问题,非常考验我们的产品。通俗一点讲就是南方家具到不了北方,北方家具到不了南方。这是技术上的难关,也是行业内的一个难题。我们通过这几年的潜心研究解决了这个难题,虽然我们没有去申请一些专利。但是我们实实在在做到了行业的前沿。
02
真正的热爱
不会因为肤浅的外因而放弃
记者:很多人说技术工作是比较枯燥的,您坚守了二十多年,谈谈您的看法吧。
刘总:我想举个例子,画画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,但是练习基本功的时候都是很枯燥的,很多人因为无法忍受前期枯燥的积累,从而转行,与画家失之交臂。你说他们喜欢画画吗?喜欢!但是不是热爱?那就说不定了。你刚才说技术工作是比较枯燥的,不管是前期学习的积累,还是面临日复一日机械化工作的可能性,我们没办法从中找到乐趣的时候,就需要有一颗热爱的心,当真正热爱这份工作的时候,这就是一份使命,不会肤浅的因为外因而放弃。第二点就是需要耐得住寂寞,坚持下去。工作上并肩的同事很多,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自己一个人的战斗。只有沉得下心去学习,坚持才会有所收获。
记者:您说工作需要热爱。在工作或生活中您有遇到过这样因热爱而全身心投入的人吗?
刘总:确实是有过,而且印象特别深。说起来有将近20年了,那时候我还在做木家具这一块,负责木材干燥。跟锅炉房接触比较紧密,严格来说是属于我们部门管辖的。锅炉房有个工人让我记忆犹新,他不像别的锅炉工,做完上水、拉煤、加煤这些日常工作就休息了。他会把一些管道、阀门锅炉,甚至是拉煤的架子车,都擦拭几遍,每个地方都擦得干干净净的。我留意他许久了,趁他休息期间问他,别人都在休息,你牺牲休息时间擦这个,过不了多久还是会脏的,为了什么呐。他的笑容很淳朴,说也不为什么,就因为爱烧锅炉这份工作。工作没有什么高低之分,即使是再小的工作也会有人热爱。如果理解了工作的真谛,干一行爱一行其实说的就是这个理儿。
记者:您因为热爱,这么多年坚守在图森,谈谈您的心路历程。
刘总:我是一毕业就进入了这个木作行业,木材加工这个专业比较传统,也比较冷门。热门或者吃香的行业有无数前人踏出来的路,所以经验储备丰富。但是我们这个专业,因为冷门,所以试错的可能性比较大。也经历过困苦、迷茫的时候,那一段时间还是比较艰难的。但是自己既然已经选择了这个行业,就没有产生过要转行的想法。在图森,我负责的部门相对来说比较复杂,比如生产技术方面的工作,包括协助成本部核算工价,把控对外报价这个工作关,部门之间的工作关联性不强,所以比较繁琐。但是我从来没感觉到累,说到底还是因为热爱吧,所以你再辛苦你也不觉得累。把工作有条不紊的处理好,就不会感到烦躁了。这么多年坚守在图森,也是因为图森给了我这个自信,我很看好公司的发展前景,所以也一直坚持了下来,我也很荣幸自己成为公司发展路上的助推器。
03
高效工作
注重学习积累
记者:分享您平时在公司工作的状态。
刘总:我们现在冬令时是早上八点半上班,下午五点下班,一天的工作安排也是比较充实的。因为我们工种的复杂性,所以工作内容会比较繁杂,需要合理安排工作进度,高效完成工作任务。我个人不主张加班,我跟我们团队的人讲,上班时间工作要全身心投入,保证工作质量,不要拖延时间留着加班做,所以我们工作时间还是比较紧张的。高效率地把工作做好,下班了就好好休息,这样才能保证有充足的精力投入第二天的工作。总结来说一天的工作是忙而不乱的,头脑里有时间意识,有条不紊地去做事情,如此一来,事情再多,也能将它处理好。
记者:关于学习,您抱着怎样的看法?谈谈您平时积累的过程。
刘总:学习还是比较重要的,许多东西还真不是一蹴而就的,首先我们的基本功一定要扎实,然后就要有恒心,保持学习的心态,可能当下还完成不了的一件事,只要日积月累的去学,去做,一定会有所收获的。特别是我们这个行业—木作定制,定制需要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,包括及时掌握行业的风向标,工作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。比如这两年现代风格热度很高,我们就需要向行业内的专家学习,包括自身要提高审美,打磨工艺。从产品用料上,工艺结构上去变化调整,适应市场的变化。
04
从源头做起
凡事掌握在自己手上
记者:聊了那么多关于工作的内容,回归生活,聊聊您生活中的消遣。
刘总:下班后我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。我是北方人,会经常做自己喜欢的面食。我做面食喜欢从面粉做起,我很少甚至不买外面加工好的面条。自己做比较放心,也能满足自己的要求。去买别人的成品,它不一定适合我,包括它到底是用什么材料,里面添加了什么东西都不是很清楚,总之还是自己从面粉开始去做,这样的话更放心一些,而且自己做的东西更符合自己的口味。同事会问不嫌麻烦吗?我会开玩笑地问他们,做面食快还是做米饭快。其实一定是做面食快,我做面条25分钟一定能吃上,但是米饭25分钟不一定能蒸熟。所以这个麻烦不麻烦,也是看个人。
记者:这跟你工作的理念有什么相通之处。
刘总:面条在自己手上做成什么程度心里会有把握,工作也是一样。踏踏实实地从源头开始做起,每一个环节和步骤自己都清楚无误。我们技术工作是需要严谨的,前因后果一定要了如指掌,这样才能综合的把事情处理好。工作上最忌讳一知半解,还不如不懂,完全不懂的人会耐心学习,会按照我们教的去做。一知半解危害是最大的,你教他反倒不听,或者就听一半,他会有自己的想法,但是因为不够了解,很容易出错。在生活中,从揉面开始,一把面,半碗汤,一筷猪油,一勺生抽,烫上两颗小青菜,烹饪出一碗暖心暖胃的热汤面;工作上,事无巨细地做事,前前后后亲自把关,这样做事,自己才会有正确的判断。
记者:图森做大家居,家居水准一直是行业标杆,身为图森的一员,您对家的理解是怎样的?
刘总:我们常说,家是心灵的港湾。我觉得,家就是一个让自己感到舒适轻松的环境。这个家里有自己全身心的付出,也给予自己包容、安全和滋养。只有这样才能休息好,心情舒畅。延伸到我们做的产品,一定要是舒适、安全、让人放心的。只有生活在舒适愉悦的环境下,才能积极地面对生活。
05
量变到质变
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走出来
记者:回顾与图森走过的十数载,您与图森之间有没有相互成就的东西?
刘总:2008年我通过朋友的介绍来到了图森,那时图森刚起步,可以说我见证了图森的成长。图森成立之初是配套绿城精装修楼盘和绿城高端客户别墅装修,为其提供整体木作解决方案。之后图森由工装转向家装,做大家居也非常的成功。图森从艰难时期做到现在的行业翘楚,自己是亲身参与者,油然而生一股自豪感。从某个角度上来说,我和公司关系是走着不断升级的历程。自己个人价值的实现能够与公司的发展捆绑在一起,形成了命运共同体。
记者:我们的采访也接近尾声了,对新生代技术工作者,您作为前辈,能否给出一些“启示”或“忠告”?
刘总:不能叫“启示”或者“忠告”吧,我想分享一则自己生活中有所启发的小故事。前段时间跟几个朋友约着吃饭,到了饭庄,时间尚早。刚好旁边有座山,不高,个把小时就能来回,其中一位朋友来了兴致,于是我们决定爬完山后回饭庄吃饭。可是就这么一座不高的山,我们却将近花了三个小时才到山顶,全程被朋友的“快到了”忽悠着往上爬。饿着肚子,消耗着体力这个过程非常的折磨人,但是到了山顶后,自己的心境就变得不一样了。眼界忽然开阔了,经历过大汗淋漓,收获了神清气爽。才发现,沿路的风景其实很美好,一路的虫鸣鸟叫,一大片绿意盎然,这也是一次完美的旅程啊。很多时候,不要太过于注重最终结果,还是坚持每天踏踏实实的去做事情,只要持续地在积累和付出,就一定会迎来量变到质变的转化。最终的结果固然美好,但也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走出来的。不要急,你现在所累积的一切就是在为蜕变做准备的。
十年追光者
致敬初心不改的图森
图森携手腾讯家居,以图森品牌成长历程为主题,聚焦优秀图森家人的专题片《十年追光者——图森·十年十人》登陆腾讯视频。
这部系列专题片共分10集,由图森携手腾讯家居精心打造,通过讲述10位富有代表性的优秀图森家人与图森之间的故事,探寻成功背后的人生真谛。同时,作为优秀图森家人的典型代表,透过他们一路以来的生活、审美和成长,将生动展现这些年以来,图森在产品研发、品牌建设与升级道路上的成长足迹。